人民网厦门4月9日电 “智慧交管”应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刘建设劳模工作室”通过省级验收、获评“科技兴警示范单位”……近日,厦门交警部门公布消息显示,其在“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等方面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据悉,这得益于厦门交警2023年以来全面启动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践行“数据赋能+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大力深耕交通警务“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建设,赋能区域公安交管工作向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
工作人员介绍,启动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厦门交警致力于探索“智能化”路径、打造更加一体高效的警务科技运行生态,不断深化联创基地建设,除与51家共建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能交通新产品、新技术探讨研究应用,在机动鸣笛抓拍、交管“情指行”等5个课题研究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外,还加快推进厦门公安智慧交管警务平台(一期)立项,积极对接市数据管理局等部门争取更多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组织专家对12项关键技术组织开展验证性测试;积极地推进信号机联网联控,按照“应联尽联,能看可控”工作原则,推动全市交通信号灯控联网联控、统一调控,向智能感知、自动调控发展,“联网联控率达100%”,并建立道路交互与通行信号配时中心,建设交通拥堵管控优化平台,依托AI算法生成更加精细、灵活的信号灯配时方案;注重做强专业运维团队,不仅试点运用“高精地图+视频采集”技术,实现道路交互与通行设施设备数字化、可视化管理,还打造智能巡检终端,提高设施设备的故障、隐患的发现与排处效率。
与此同时,致力于构建“数字化”警务、推动数据赋能交通管理治理全过程,厦门交警也同样多措并举。
在夯实大数据基座方面,持续完善统一高效、反应灵敏、研判精准、调度有力的指挥体系,健全交通情报汇聚研判机制及事故警情分级分类调度机制,细化触发处置流程,分类牵引排查整治,建立业务调度闭环;不断推进交警数字警务室建设,依托岛外部分交警中队、执法站,建立以7个交警数字警务室为核心的交管最小合成作战单元,提高警务室的感知、反应、处置能力;有效加强岛外勤务调度,实现指挥中心职能从保畅通到保安全保畅通并重、从岛内为主到岛内外一体化“两个转变”。
在创新物联网运用方面,通过搭建“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热力图系统”,分析一般事故数据和实时事故警情,对重点车型、时段、路段等数据来进行建模;通过推广应用“人车企风险画像制度”,每月生成重点运输企业画像,实现对风险隐患和异常业务的科学评估、智能预警、精准推送;通过联合有关部门推出“大货车盲区警示系统”,实现车辆行驶盲区的自动识别、自动预警、自动提示。
在升级信息化手段方面,加快建设自助车管所,打造便民15分钟生活圈;积极探索警用无人机应用,辅助交通疏堵保畅与违法证据抓拍;创新支撑隐性违法查处技战法,为民警配置5G执法记录仪;在严管路段路口建设300套违法抓拍预警立柱和124套射视频一体化车辆识别设备,并为民生服务行业电瓶车加装3万套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电瓶车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定期研判画像重点宣教对象。
此外,瞄定“专业化”目标,厦门交警注重构建高水平交通警务科技人才梯队,举措包括:建立大数据专家库,充分的发挥专家智囊作用,以“刘建设劳模工作室”“林祥兴银发工作室”建设为创新载体,提升警企共建、课题研究、服务基层、人才教育培训和比武竞赛等方面的牵引作用;搭建练兵平台,以建模比武作为练兵提升抓手,在今年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大数据建模比武中,支队5个建模项目入围决赛,并包揽单项前五名、取得团体第一名的佳绩,实现省内建模比武团体“四连冠”。
其中,“面包车超员监测预警”“民擎直通车交通热点问题预警”两个模型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决赛,两名业务民警荣获2023年全国交警系统训练标兵;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对象遴选机制、人才教育培训、考核评定、反哺实战、定期提升“五步走”,打造上下贯通、反哺基层、良性循环的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其中2023年共组织两批次共8名民警进行定向培养,并返回原岗位,助力基层科技建设。
“面对新发展、新形势,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厦门交警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数据赋能+科学技术创新”有助于打造公安交通警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不仅有效缓解了全市区域道路交互与通行新一轮大发展大提升后日趋突出的整体路网交通流量饱和化、结构复杂化、需求多元化等问题,还切实回应了广大市民“有路走”“路好走”的交通出行品质提升需求。今后,交警部门将紧紧围绕公安部科技兴警战略部署,坚持科技兴警与改革强警双向发力、同步驱动,以理念之变引领科技之变、警务之变,把科学技术创新持续转化为公安交管工作新质战斗力,不断提速现代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步伐。
一是强化机制保障。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常态开展,健全联创基地实体化运行机制,逐渐完备“1+3+5+N”(即1个联创基地、3条课题关键性技术测试赛道、5个主题实验室和N个智慧交管创建品牌)创新布局;继续大力培树智慧交管“八智”品牌,提升建模实战应用水平;继续探索新技术创新应用,研发无人机图像分析算法,重构全要素可视化、数据化交管指挥体系,建设具有自动识别、自动生产的5G 执法记录及后端AI分析系统。
二是强化支撑保障。加快完善前端“可视化”平台,加速推动厦门公安智慧交管平台建设,建成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提升路通流感知能力;加快推进勤务“标准件”体系建设,构建公安交通管理勤务中台,建立分级分类响应机制,形成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的“三流融合”;加快提升智能“运管维”水平,整合现有科技设备、信号系统、计算机系统运维资源,推动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社会化服务系统升级改造,推进业务数据和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应用,强化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筑牢核心系统开发建设、运营维护安全底线。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注重搭建人才教育培训新载体,依托“劳模工作室”“银发工作室”“联创基地”等,推动传统有效警务经验与新兴警务科技的接续挖掘应用,打造新质公安交管战斗力的孵化器;注重实施人才培育新模式,建立优秀科学技术人才苗子轮训机制,深化科技实战训练,构建更加完善系统的选人用人育人体系;注重组建人才培优新平台,建立交警科学技术创新青年突击队,深化大数据模型搭建、打磨工作,突出战训合一,培养一批“数战尖兵”。(余乃鎏 张萌 林慧敏)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